原標題:【博之美物】
魏晉棺板畫上的伏羲女媧圖

1979年新城魏晉13號墓出土女棺伏羲女媧圖棺板畫。

1979年新城魏晉13號墓出土男棺伏羲女媧圖棺板畫。
1979年嘉峪關新城魏晉13號墓出土。女棺伏羲女媧圖為人首蛇身,尾部相交,伏羲在右,左手執規,頭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須,胸前日中一烏,女媧在左,右手執矩,發髻高綰,胸前月中一桂樹。伏羲女媧周圍飾云氣紋。男棺伏羲女媧圖為人首蛇身,尾部有獸足。伏羲在左,右手執規,頭戴山字形冠,胸前日中一烏,女媧在右,左手執矩,發髻高綰,胸前月中一蟾蜍。伏羲女媧著寬袖交領衣,似在輕盈云氣中飛舞。

1998年新城魏晉墓南墓區出土伏羲女媧圖棺板畫。
1998年新城魏晉南墓出土。這副完整的木棺由棺身和棺蓋組成,棺蓋內側有一長方形凹面,內彩繪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兩尾相交,伏羲在右,左手執矩,女媧在左,右手執規。伏羲女媧周圍飾云氣紋。棺身呈長方體,兩檔頭用墨線勾畫星象圖,棺內側四壁彩繪幃帳、絹帛、蠶繭等圖形。

2002年新城毛莊子魏晉墓出土女棺伏羲女媧圖棺板畫(局部)。

2002年新城毛莊子魏晉墓出土男棺伏羲女媧圖棺板畫。(本文圖片由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提供)
2002年新城魏晉毛莊子墓出土。男棺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人物臉部表現側面,較清瘦,蛇尾相交,周圍紋飾似條條飛騰的龍。女棺內頂繪伏羲女媧日月星河圖,畫面為豎圖,圖四周為連綿起伏的群山,上半部為伏羲女媧相對而立,伏羲在左,右手執矩,頭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須,著寬袖交領衣。女媧在右,左手執規,飛天髻,臉部豐腴飽滿,著寬袖交領衣。蛇尾單交,上有網格紋。下半部為日月星河,日上月下,日中畫一烏,月中繪一蟾蜍,中為星河,并用紅線勾出了星座。
王春梅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珍藏有多件新城魏晉墓出土的棺板,棺板上有伏羲女媧圖,構圖形象靈動。
伏羲女媧作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重要人物,有不少學者對其進行研究。近些年,伏羲女媧考古資料不斷面世,這是對有限文獻資料的補充和佐證。嘉峪關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不僅是研究伏羲女媧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河西地區喪葬習俗的重要資料。嘉峪關新城墓群自1972年以來陸續發掘10余座磚室墓,2011年嘉峪關峪泉鎮發掘5座磚室墓,墓葬時代均為魏晉十六國時期。從已發掘的這些墓葬情況看,這一時期的墓葬內均有木棺,但大多腐朽嚴重,伏羲女媧圖是其中出土文物中相對完整、有圖案可觀的。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吳成先生在《河西墓室壁畫中“伏羲、女媧”和“牛首人身、雞首人身”圖像淺析》中指出:“在甘肅河西地區的漢晉墓葬中伏羲、女媧的圖像很多,多出現在木棺蓋板的內壁上,也有畫在照墻上和墓室內的畫像磚或者藻井方磚上。”
對河西地區出土的伏羲女媧的圖進一步搜尋:1991年敦煌佛爺灣1號墓照墻上的伏羲女媧彩繪磚;1993年民樂八卦營M2前室繪伏羲女媧壁畫;1994年高臺駱駝城畫像磚墓伏羲女媧彩繪磚;2001年高臺駱駝城M2東壁伏羲女媧彩繪磚;2003年高臺縣華南鎮10號墓棺板上的伏羲女媧圖。另外,還可能有一些由于殘損嚴重或未刊布的。這些墓葬時代均為曹魏至西晉時期,這充分證明了墓中隨葬伏羲女媧圖是當時河西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葬俗。
從目前嘉峪關出土的伏羲女媧圖看,有其自身的特點。木棺上的伏羲女媧圖均在棺蓋頂內側中央繪制,圖案用墨線勾繪,用紅、白、黃、石青等彩點染。伏羲多頭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須,伏羲女媧分執規、矩。伏羲女媧胸前多有日月,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或桂樹。
在伏羲女媧圖中,規和矩畫得十分清楚。伏羲執矩,女媧執規。伏羲和女媧是傳說中開天辟地的創世紀者,《易經·系辭下傳》《楚辭·天問》《列子·黃帝篇》《獨異志》《淮南子·覽冥訓》和《風俗通義》等皆有記載。
有的說他們是人類的始祖神,養兒育女,近似西方亞當和夏娃的傳說,而更多的是頌揚他們開辟了天地。伏羲和女媧執矩執規,是在“規天為圖,取地為法”,因而天圓地方,一直是古代人們對宇宙的看法。如屈原在《楚辭·天問》中感嘆,“圜則九重,孰營度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沿襲用了天圓地方的說法。
伏羲女媧圖的出土為研究伏羲女媧的演變、流傳起到了實證作用。在這一點上,較為重要的是毛莊子魏晉墓女棺上的伏羲女媧日月星河圖的出土,這也是河西地區伏羲女媧圖中首次出現。其構圖內容意境與吐魯番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媧圖較為相同。
考古學者孟凡人先生在探討吐魯番伏羲女媧的淵源時,通過一些間接的材料作出推斷:可以較明確地說,河西地區同樣也是伏羲女媧圖傳入吐魯番地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間環節(中間站)。而嘉峪關毛莊子魏晉墓的伏羲女媧日月星河圖,以及峪泉鎮M5繪制的伏羲女媧圖,成為吐魯番伏羲女媧由河西走廊傳入的直接依據。
嘉峪關新城魏晉墓中的繪畫,無論是畫像磚還是棺板畫均出自民間畫工之手,同一時代,甚至同一墓葬中的作品中亦存在差異,有作者的隨意之處或有二次創作。比如毛莊子墓中兩幅圖差異較大,從畫風看這兩幅作品不出自一個畫工之手,繪制時間也有先后。因此,在伏羲女媧演變過程中,其傳播使者畫工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至于為什么人們會在墓葬中刻畫伏羲女媧的圖像?其中的寓意我們可以嘗試著解讀:在神話中伏羲女媧是結為夫妻生育人類的,而在墓室繪畫中他們卻是人面蛇身交尾于宇宙星辰之中,頭頂有日,腳下有月,周圍還環繞著眾星辰。日月代表陰陽,男女也代表陰陽,其實揭示的就是宇宙中陰陽交感而萬物誕生的真諦。而他們手中來“規天”“矩地”的規矩,其實也是陰陽,男女相交而又各司其職、各行其道的意思。在讖緯和陰陽五行流行的漢代,人們以日月來象征陰陽和合,二神的交尾同樣也象征陰陽交感生命誕生。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在墓葬中繪畫人類的始祖神,并且還以夫妻形式出現,這應該是先民對子孫后代繁衍的一種殷切期望。當然,還有他們對宇宙人事的認知,只有陰陽交感互補,男女各司其職,人間和宇宙萬物才能生生不息。此外,墓葬是死亡之地,但是在死亡的場所放置解密生命的圖像,應該也是死者對生命重生的一種渴望。
在嘆服古人繪畫創作的同時,希冀這些出土的伏羲女媧珍貴實物資料對現代人也能有所啟示。
(作者單位:嘉峪關長城博物館)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