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徐媛
考古盲盒、文創雪糕……2021年的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可謂是頻頻出圈。
回顧我市2021年文化和旅游創意亮點,無論是博物館文創、“非遺”文創,抑或是鄉村文創,都成為俘獲年輕人的“硬通貨”之一。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一次次破圈的文創產品,不斷賦予著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文創+文物,博物館文創讓消費者直呼上頭
當文物遇上文創,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就“活”了起來。
“前幾天買的考古盲盒終于到了,比拆快遞更快樂的是挖寶。”在經過近兩小時的“考古挖掘”后,90后博物文創愛好者付迎峰的盲盒里“出土”了一件蓮鶴方壺,這件稀有寶物令他激動不已。
不止付迎峰,事實上隨著文創產品的頻頻出圈,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博物館文創“上頭”,可以說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博物館文物文創產品,已成為文創界最大的黑馬之一。
當然,擁有八千年深厚歷史文化的天水自是不甘居于人后。2021年,由我市各大博物館研發推出的文創產品也是層出不窮、備受好評。
2021年9月24日至26日在敦煌舉行的第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上,由張家川縣博物館研發的文創產品一經亮相,便備受嘉賓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鳥形紋防燙旅行杯”“車輪紋茶具”“宣化崗系列蓋碗”“大角羊金鑲玉牌”……張家川縣以博物館館藏文物和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為主題元素,設計研發的十余件套文創作品,從文化發展、文化傳播、文化消費三個層面出發,既挖掘了館藏豐富的文化資源,又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真正做到了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到百姓生活中,充分發揮博物館宣傳教育功能,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真正使館藏資源“活化”、產品化。
“文化是文創產品的靈魂。文創產品‘文化’是內核,‘創意’是手段。”誠如該館館長謝安珍所說,只有敬畏文化,才能將優秀文化資源提煉出來,再通過有形的文化商品與無形的文化服務,讓消費者了解并熟悉其承載的文化觀念,激發認同感與歸屬感。
張家川縣博物館文創產品之所以能俘獲一大批消費者,關鍵就在于其深耕張家川縣深厚的歷史文化,讓消費者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博物館藏品研究與當代社會審美時尚的融合碰撞,促進以文物元素為載體,鏈接了文化、時尚、生活等,將時尚與文化、文物融為一體,讓館藏文物活了起來、火了起來。
2021年,天水市博物館在文創方面也并未停下腳步。這一年,該館充分發揮館藏文物、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采取自主開發、線下聯合經營、加強與第三方合作實施文創IP授權等模式,不斷加強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在南北宅子打造了天水文博藝術品交流中心、天博文創展示中心,確定了“天博文創”產品通用標識,還把工藝美術、文物復制品、民間工藝品、旅游紀念品作為文創產品的研發思路,并結合古建筑構件、精品文物,自主研發了龍鳳書簽套裝、帆布手提袋、“淘氣陶器”民族形象馬克杯、雨傘等特色文創產品,這些產品既滿足了受眾需求,又產生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探索出了文創產品市場化的新途徑。
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正是因著深厚文化與精巧創意,我市各文博單位才真正實現了讓觀眾“把文物帶回家”,讓文物和觀眾“零距離”。
文創+“非遺”,“非遺”文創產品C位出道
在文創的加持下,近年來曾一度冷門的“非遺”也成了熱詞。“非遺”文創C位出道,讓“非遺”在新時代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為名副其實的“非遺”大市,天水的“非遺”數目在全省名列前茅。盤點2021年,可謂我市“非遺”文創產品的收獲之年,細數我市60余家“非遺”文創企業取得的不可小覷的成績,其中最可圈可點的當屬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作發展有限公司。
雅路人麻鞋作為甘谷縣“非遺”文創產品的代表,近年來,在新產品研發、銷售渠道的拓展等方面,汲取借鑒貴州苗繡、土族盤繡、扎染、蠟染工藝等多種制作工藝,將旅游景區產品定制和刺繡文化融入甘谷麻鞋研發制作當中,先后有“麥積山”“關山草原”等多個國家級文化旅游景點專屬定制專利產品。2021年,該公司研發的扎染蠟染系列手工鞋和人金玉滿堂·涂鴉系列手工鞋更是獲得2021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和2021年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然而在該公司總經理郭娟看來,雅路人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2021年5月與文創IP博物院的合作至關重要。
“通過合作,雅路人從初步的產品打樣、設計、制作,到最終的樣品呈現,都超出預期效果,目前我們已設計出三十余種文創產品。”郭娟說,“非遺”不是文物,而是生活。與他館合作,就是想促進甘谷、天水“非遺”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傳承。“就目前來看,這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公司不僅在麻鞋方面進行了研發創新,還根據市場需要,在服飾、箱包等領域全面開了花。”
雅路人的成功同樣離不開中國婦女基金會與市文旅局的幫扶,不論是與天才媽媽團隊的合作,還是在雅路人掛牌的“天水市雅路人非遺文創產品研發中心”,都讓該公司的未來之路在經典與潮流的碰撞中,愈顯寬廣。
與郭娟有著同樣理念的是天水飛天雕漆工藝家俱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曉軍。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天水雕漆技藝是中國西北地區傳統髹飾技藝的典型代表,因其造型古樸優美,圖案精致,且耐潮濕、耐腐朽,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凝心聚力的文化之力,如何傳承弘揚好‘非遺’,讓傳統‘非遺’文化與本土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無縫接軌,是對文創企業的時代考驗。”張曉軍告訴記者,讓古老的漆器技藝在新時代映射出耀眼的光芒,是飛天雕漆從事文創產品研發以來一直秉承的原則。
“讓雕漆這種傳統‘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走進老百姓,是近三年我們在做的事,也將會是今后我們一直會做的事。”張曉軍堅定地說。
文創+鄉村振興,鄉村文創呼之欲出
酒香從來不怕巷子深。近年來,隱匿于“硯房背后”的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憑借一位位巧工和一個個精致新奇的文創產品,走出深巷,走向大眾。
2021年于該文化創意園而言,亦是收獲頗豐的一年,不僅憑借“羲里硯房·秦州方言創意杯”榮獲2021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入圍獎,憑借“金泓茯茶”榮獲2021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更是于2021年年底被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評為“2021年甘肅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據統計,2021年末該園區創意產品更是達二十大類1000余種,累計實現銷售5000萬元。
對于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董事長劉曉武而言,文創不應只是城市的產物,其更大的意義在于賦能鄉村振興。“‘三農’是創新創業創意的一片藍海、文化發展的一片沃土,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劉曉武說。
自2021年9月孵化投建“智空間創意廣告中央廚房”以來,天水66號文化創意園便致力于創意廣告的策劃、設計,旨在引領甘肅省創意廣告向數字化、創意化、規模化發展。“我們的主要業務是為各類廣告業主提供創意、設計服務;為鄉村振興的文化振興提供創意、設計及相關支撐服務;為‘非遺’轉化及文化創意領域提供設計服務。”劉曉武介紹說,目前,創意園立足天水特色農產品,設計研發出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秦安水蜜桃等廣告標牌,此后將繼續為鄉村振興提供策劃、設計、加工及相關支撐服務,重點會在公共文化設施設計與建設、標識標牌、文化墻、景觀設計與施工、黨建活動室建設、亮化與美化工程、視覺導視系統、精神堡壘、3D打印地圖等領域發力。
“鄉村文創工作的目的是用文化喚醒鄉土,以創意激活鄉村,讓宜居重歸鄉村。”劉曉武表示,許多地方的成功案例表明,文創早在無形中成為鄉村振興的最佳搭檔。
確實,近年來文創工作通過人才、藝術、創意和技術等資源的介入,推動了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推進了城鄉融合發展。誠如劉曉武在采訪最后表達的美好愿景:希望在實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之后,可以讓“鄉村,也是美好生活”成為現實。
相信,在我市各文博單位和文創企業的積極探索下,天水文創產品在2022年將再次破圈。
相關新聞
- 2022-01-07天水:古籍修復 再現紙壽千年的文明之光
- 2021-12-15【街巷之眼】天水街巷的前世今生
- 2021-09-18【網絡中國節·中秋】天水石門山:且看石門月夜奇
- 2020-04-16天水市伏羲廟內牡丹花盛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