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荷蘭代爾夫特5月15日電 (記者 德永健)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國馬家窯文化成為歐洲一場展覽的“主角”——14日“馬家窯回聲”藝術展拉開帷幕,參展藝術家以此致敬馬家窯文化。
當日在荷蘭著名的“陶瓷城”代爾夫特,展覽舉行開幕式,數十件融入馬家窯文化的現代陶藝作品與歐洲觀眾見面。2019年春,參展的14名國際藝術家曾赴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遺址所在地)采風,并用當地的陶土創作了這些作品。

觀眾對融入馬家窯文化的現代陶藝作品興趣盎然。 德永健 攝
時隔三年,藝術家們對馬家窯文化最為有名的彩陶藝術念念不忘,“馬家窯回聲”藝術展應運而生。開幕式上,一匹“紙馬”被抬入場中,荷蘭畫家和雕塑家普費爾策還用中文高歌一曲中國經典老歌《駿馬奔馳保邊疆》。

中國駐荷蘭大使談踐和代爾夫特市長拜斯特菲爾德出席開幕式并一道觀展。 德永健 攝
普費爾策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論是“紙馬”還是《駿馬奔馳保邊疆》,都是想用“馬”致敬馬家窯文化;至于參展作品更是如此,例如馬家窯彩陶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參展作品因此帶有鮮明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的特征。
對于本次展覽,應邀出席開幕式的中國駐荷蘭大使談踐援引專家的話說,“馬家窯文化所體現的是黃河上游人類早期文明之花,是人類童年之光”,國際藝術家為馬家窯創作,可謂“和人類的祖先對話,為人類文明的交流創作”。

開幕式上,一匹“紙馬”被抬入場中,以此向馬家窯文化致敬。 德永健 攝
代爾夫特市長拜斯特菲爾德表示,代爾夫特以陶瓷制作聞名,近年來與中國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14日的展覽將融入馬家窯文化的陶藝作品帶到代爾夫特,讓人一窺“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當代詮釋”。
5000多年前,馬家窯文化在中國西北地區形成,主要分布于甘肅、青海境內的黃河及其支流洮河、湟水流域一帶;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發現相關遺址,1945年中國著名考古學者夏鼐對遺址進行挖掘,將這一獨特的文化類型命名為“馬家窯文化”。(完)
- 2022-05-13甘肅:非遺文化硬核“出圈” “五毒不侵”口罩成業界天花板
- 2022-05-13讓“交響絲路·如意甘肅”走向廣闊世界——甘肅精彩創新獨具特色的文旅宣傳推廣模式
- 2022-05-12“讀者小站”將落地西班牙馬德里
- 2022-05-12“民間珍玩”聚金城 “能工巧匠”逐巔峰 甘肅省工藝美術行業評審認定即將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