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劇《大禹治水》——
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配圖為《大禹治水》劇照 甘肅省隴劇院供圖
陶炳塬
甘肅省藝術基金2023年度巡演資助項目——隴劇《大禹治水》,日前亮相慶祝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創辦40周年專場演出。
隴劇《大禹治水》自創排以來,歷經多場展演,引發熱烈反響,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鑒。
嵌入黃河文化的厚重背景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在深入挖掘和活化黃河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創新黃河文化表達方式,形成新業態、推出新產品、提供新服務,讓黃河文化溝通歷史與現實、拉近傳統與現代,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是關鍵。隴劇作為甘肅獨有的戲曲劇種,用舞臺藝術來講述甘肅故事、講述黃河故事是一個切實而有效的路徑,同樣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式和領域。
“大禹治水”作為家喻戶曉的傳說,治理黃河無疑是大禹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大禹在積石山“導河積石”更是其中的經典。作為專題表現黃河文化的戲曲作品,隴劇《大禹治水》將人們熟知的傳說人物形象化、戲劇化、藝術化,讓廣大觀眾在認知上接納、在故事中融入、在情感中共鳴、在審美上享受,是一部深入發掘和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的優秀劇目。該劇來源于傳說,根植于黃河,是藝術表現形式與保護傳承黃河文化的有機結合。
突出了甘肅獨有的戲曲特色
隴劇作為地方戲曲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我國戲曲百花園中一枝嬌艷的藝術之花。隴劇《大禹治水》由著名編劇薛龍彪主筆,著名導演張曼君、王亨擔任藝術顧問,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景平擔任史學顧問,著名青年導演田豐執導,三朵隴劇“梅花”雷通霞、竇鳳霞、佟紅梅聯袂優秀中青年演員邵炳德共同出演,作曲、舞美設計等由甘肅隴劇院擔任過《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隴劇三部曲”的主創人員共同參與,實現了題材、演員、音樂、舞美的本土化,尤其是音樂創作突出了劇種特色。
隴劇《大禹治水》從唱腔到句式、從劇本到舞美、從劇情到表演,層層遞進的敘事,動人心弦的情感,引人深思的哲理,質樸細膩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呈現了大禹治水過程中堅韌不拔、勇于探索的開拓精神和奮斗精神;生動形象的表演、悠揚婉轉的唱腔、恢宏大氣的布景、扣人心弦的情節,加之隴劇獨有的“麻簧”、以皮影戲為表現手法的“月下婚禮”、水袖舞等場景更是把劇中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切感人、人物情緒表現得栩栩如生,邵炳德飾演的“大禹”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竇鳳霞飾演的“涂嬌”心直口快、心地善良,雷通霞飾演的“山戎”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佟紅梅飾演的“禹母”慈祥仁愛、深明大義。整部作品雄渾中見柔美,樸素中顯風華,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嘗試。
- 2023-12-08秦腔《鎖麟囊》唱響上海灘將角逐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
- 2023-12-08眠沙臥水自成群 天鵝生成“達川景”
- 2023-12-08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城篇|嘉峪關關城腳下“守關人”
- 2023-12-08甘肅“愛上紀錄片”影院放映活動榮獲“年度影響力紀錄片平臺”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