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狠狠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狠狠色色综合网站-狠狠色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民俗風情

【網絡中國節·中秋】金塔:鍋盔迎中秋 手藝富鄉郊

2025-09-29 15:18 來源:中國甘肅網

  中秋臨近,金塔縣金塔鎮中杰村王建琴家的院子又熱鬧起來,幾名鄰里正圍坐在一起,金黃的面團在掌心翻轉、按壓,再搟成圓潤的餅狀,麥粉的清甜與胡麻油的醇厚交織著,順著村巷飄出老遠,成了秋日里最誘人的“中秋預告”。

  “今年中秋忙得早,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了!”王建琴手上的面團揉得筋道十足,指尖還沾著些許面粉,她笑著指向案板旁的瓷盆,“你看,除了老主顧愛搶的南瓜鍋盔,今年還添了雜糧鍋盔,嚼著有韌勁,不少年輕人也愛吃。”

  這份讓人放心的好味道,藏在王建琴的“熟人產業鏈”里。“胡麻油是隔壁李叔家新榨的,油香特別足;面粉是自家地里收的麥子,拉到鎮上磨坊磨成的全麥粉;做南瓜鍋盔用的南瓜,是張嬸家后院自己種的,沒打農藥,甜得自然。”她指著墻角碼得整整齊齊的儲物架,眼里滿是踏實,“跟周邊鄉親都約好了,按訂單量定期送原料,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食材放心,大家吃著也安心。”

  憑借手藝精、用料實,王建琴的鍋盔成了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每年中秋前,周邊村鎮的鄉親、縣城里的老主顧都開車來買,我一天緊趕慢趕烤二十幾板,常常剛出爐就賣完,還是跟不上大家訂的節奏。”她笑著說,今年更驚喜——縣城的幾家店主動找上門,想幫忙代賣她的鍋盔。算起銷量,王建琴的眉眼彎得更厲害了:“去年中秋賣了1000多個,今年訂單量眼看就要翻倍,照這勢頭,中秋下來賣2000多個沒問題,收入比去年多不少,再忙也值!”

  說話間,角落的土烤爐里,麥草火早已燒得旺旺的。三十分鐘的等待不算長,當爐門“吱呀”掀開的瞬間,熱氣裹挾著濃郁的麥香撲面而來——一個個燒殼子金黃酥脆,咬一口能聽見“咔嚓”聲;圓圓的鍋盔泛著油亮的光澤,像極了中秋夜的滿月,也藏著“親人們團團圓圓”的好寓意。

  剛出爐,王建琴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你好,想訂4個鍋盔發往蘭州!”“實在不好意思,今天的已經訂完了,得預訂后天的才行。”這樣的對話,她每天要重復幾十遍。為啥這農家鍋盔這么搶手?秘訣全在“老手藝”里:從發面的時長、兌面的比例,到揉制的力度、烘爐的溫度,每一步都有講究;更難得的是,始終堅持用傳統土質烤爐,麥草火上下烘烤,烤出的鍋盔既有滿月般的顏值,又有化不開的醇厚麥香,是地地道道的金塔農家味。

  這份帶著柴草香的鍋盔,成了金塔人心中最濃的鄉愁。不管是在外地打拼的游子,還是在縣城生活的鄉親,都惦記著這口“家鄉味”。“我每年都要訂王建琴家的鍋盔,咬一口就想起小時候,像我媽做的味道,特別親切。”在成都定居五六年的張金玲說,這鍋盔里裝的,是童年記憶,也是團圓的念想。

  近年來,電商風悄悄吹進這個小村莊。如今的金塔鍋盔,不只是在本地熱銷,還通過電話、微信訂單,一路賣到了蘭州、四川、山東等地。而王建琴的故事,只是金塔鍋盔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老手藝+好味道”的口碑傳開,金塔縣漸漸涌現出秀玲烤饃、營養烤饃、香掉牙烤饃等多個特色品牌,有的主打松軟口感,有的專注健康雜糧,各有特色,卻都延續著金塔農家烤饃的地道風味。

  這些帶著鄉土溫度的“土月餅”,不僅讓“金塔鍋盔”的名氣越來越大,更成了當地部分農村群眾的季節性“致富寶”。從一家一戶的小院作坊,到多個品牌競相發展,金塔的老烤饃手藝,正在新時代里煥發出新活力,也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通訊員 王萍 圖/文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