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驅邪扶正,打造清朗“飯圈”文化
追星一族,古來有之。進入信息時代后,在娛樂主義、消費主義、偶像文化等思潮下,粉絲與偶像之間由原來的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前者不再滿足于與偶像單純的“精神交流”,而是深度參與到明星的職業發展之中。便利的虛擬社群則大大提升了粉絲群體的規模化和組織化,“飯圈”由此迅速崛起。
“飯圈”的生態系統復雜龐大而又專業高效,一些平臺資本通過建構一套“邏輯完美”的游戲規則,刺激和培育粉絲的競爭心理,誘導他們組隊并形成“利益共同體”,參與沖榜與刷量。經紀公司、品牌方、廣告方則以各自旗下或合作藝人為核心,組織起各自的粉絲社群,并通過運營公司、后援管理會、粉頭、職粉等專業團隊管理普通粉絲。其內部從拍攝、剪輯到控評、外聯再到宣傳、應援,粉絲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運營鏈條。
由此,娛樂行業的粉絲社群從自娛自樂的亞文化圈子升級為一種自組織、可循環的商業型平臺。一些狂熱的粉絲不惜代價地“氪金”,真金白銀地投入。自此,沒錢別提愛,花錢才有“粉籍”,追星已然是變了味兒。
不止如此,在深度捆綁下,粉絲對于偶像“愛的供養”早已超出經濟范疇,逐漸延伸到價值觀領域。無底線追星愈演愈烈,一言不合就掀起罵戰、刷“黑詞條”。更有甚者,有部分粉絲對于涉嫌強奸的偶像仍然“不離不棄”,還創建“救援群”企圖“劫獄”。接二連三上演的荒唐戲碼,“被割也是一種快樂”的畸形追星,不斷擴大著“飯圈”一詞的貶義權重,使“飯圈”文化成為網絡空間中的一股濁流,尤其對青少年價值觀的養成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令人深憂。
對于當前“飯圈”文化,是時候驅邪扶正、清污去垢了。從無序走向規范,不僅是治理當前“飯圈”亂象的必要舉措,也是“飯圈”生存發展的應有之義。
追星并非不可,但不能越出法律道德界限。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社會也有規范秩序,不能無成本、無負擔地肆意妄為。如果因為追星而失了心智、亂了行為,只會害人害己。
娛樂資本和網絡平臺在享受時代紅利的時候,有責任發揮好引導作用。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社會效益,著力完善社區規則和用戶公約,合理優化“飯圈”粉絲活躍產品的相關功能,尤其要強化明星經紀公司、粉絲團規范管理,避免用誘導性、非理性消費裹挾粉絲。
我們看到,監管部門也已經開始了行動。前不久,中央網信辦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在治標的基礎上,我們希望下一步各方在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協同發力,探索形成規范“飯圈”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實行全鏈條管理,系統性施策,不斷擴大良性版圖,打造清朗“飯圈”文化,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央視網評論員)
相關新聞
- 2021-08-252021年暑期檔:彰顯中國電影發展新格局
- 2021-08-24央視中秋晚會亮點揭曉:舞臺科技感強,邀實力唱將
- 2021-08-24“總渲染時長超3億核小時”:中國動畫電影視效達到新高度
- 2021-08-24疫情中,我們與電影有約——第27屆薩拉熱窩電影節側記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