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季路問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還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事鬼神呢?”季路又說:“我大膽地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道:“生的道理還沒有弄明白,怎么能夠懂得死?”
——楊伯峻《論語譯注》
【小識】
生死
在孔子的弟子中,季路是個直人,也是個粗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做得并不是那么周到。他曾經瞧不起孔子的學說,也多次冒犯過孔子。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孔子才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我們不敢妄加判斷。
但季路對父母特別孝順,排在“二十四孝”之首的“百里負米”說的就是他。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孔子才這樣反問他,我們也不敢妄加揣測。
對待活人,是謂事人;對待死人,是謂事“鬼”。顯然,在孔子那里,活人永遠比死人重要。同樣,活著時的所作所為,是謂做人;死了以后的所作所為,是謂做“鬼”。孔子的生死觀,其實就是這兩句話:“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懂得尊重人,對“鬼”再尊重又有什么意義呢;“未知生,焉知死”,不知道如何做人,知道如何做“鬼”又有什么意義呢?
不論誰,活著就是人,死了就是“鬼”;不論誰,既要面對人,也要面對“鬼”。不論誰,曾經都是人,最終都是“鬼”;不論誰,先得面對人,后才面對“鬼”。這是現實,也是規律;這是常識問題,也是道德問題。
孔子的意思非常明確:如果你還能想到“事鬼”,你必須先想到如何“事人”;如果你還能想到“死”,你必須先想到“生”——待人,首先得把人當人看,盡管人無完人;活著,首先得活得像個人,盡管常常要在死亡線上掙扎。
相關新聞
- 2020-01-03【清風典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2020-01-02【清風典歷】吾日三省吾身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