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養老院建成后,曾獲得一次性建設補貼79.6萬元,但不久就因地鐵五號線建設問題拆遷關停,補貼未能真正使老人長期受惠,反而存在資金管理風險,建議完善補貼發放制度。”隨著為期3年的武漢市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專項監督檢查工作結束,近日,武漢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就發現的典型問題向民政局提出建議。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是實現更高水平“老有所養”的關鍵。為確保民生資金用在刀刃上,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持續對全市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開展監督檢查,針對建設運營補貼中的虛報冒領、違規套取等腐敗和作風問題,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進一步規范政府補貼資金審核撥付工作。
“此前,通過駐在部門‘三重一大’事項上會決策前監督研判工作機制,我們嚴格審核市級建設運營補貼資金撥付相關議題。這項工作也是我們的監督重點,要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派駐紀檢監察組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胡端艷說。
武漢市共有社會辦養老機構182家,數量眾多、位置分散,且情況各異,涉及的問題各有不同。加上行業處在上升發展期,每年政策都有不同,專業性很強。
為做到監督全覆蓋,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采取“四步走”策略開展監督檢查:通過壓實屬地責任,督促各區民政局開展拉網式全覆蓋自查;督促市民政局成立4個聯合檢查組開展專項檢查;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對前兩輪檢查中發現的60家涉嫌違規機構進行再檢查;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派出2個監督檢查組對檢查結果實地復核,對發現的問題研判定性。
“發現的問題類型都比較有代表性,有的是發放單位對政策理解不準確,有的是作風不實讓少數機構鉆了補貼的空子。”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干部陳少武介紹,譬如國家按照養老機構的床位給予運營補貼,但實際情況中床位條件不達標或實際床位數與申報數量不一致的情況也不少。一家五層樓的養老服務機構,可能一到四樓都是床位,五樓卻空著。為了避免“被糊弄”,除查臺賬資料外,還要清點床位,實地核查配套設施是否符合國家標準。
層層篩查使補貼發放背后的違規問題浮出水面。最終形成涉及25家養老機構的問題清單32個,取消4家不符合政策養老機構的年度建設運營補貼,追繳資金41.76萬元。向市紀委監委移交問題線索15條,組織處理10人。
針對易發多發問題,該派駐紀檢監察組邀請主管業務處室參與分析研討,督促其壓實作風加強監管,完善制度建設,從源頭堵塞制度漏洞和消除模糊性政策。比如針對天祥養老院的問題,規定養老院建成驗收合格后分3年撥付,每年分別撥付40%、30%、30%建設補貼,能夠較好規避新建養老機構在獲得補貼后1-3年內關閉而產生騙補風險。
根據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的反饋,市民政局先后擬制《市人民政府關于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水平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我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補貼工作的通知》等規章制度6項,對建設運營補貼的計算、審核、監管、撥付等環節作出了新的規范與更改。
“紀檢監察組的同志不僅是對補貼發放問題進行監督檢查,更是實打實研究了政策,幫助我們從制度層面把好入口關。”武漢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何小平說。
“以往運營補貼是按連續入住6個月以上的人員發放,不連續入住6個月的不享受補貼,現在調整后按每月實際入住人員發放,扶持更加精準,老人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有利于養老機構持續健康發展。”武漢市江漢區舒美養老院楊院長說。(武漢市紀委監委 || 責任編輯 王小寧)
相關新聞
- 2020-08-11貴州召開述責述廉會議 推動派駐監督提質增效
- 2020-08-11健全制度 統籌力量 山東強化省直單位日常監督
- 2020-08-03浙江對檢舉控告人加強保護 保障監督權利有效行使
- 2020-07-27寧波:監察監督向基層延伸 群眾身邊有了聯絡站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