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充滿朝氣、富有夢想,也充滿機遇、面臨選擇。如何走好青春之路是廣大青年面臨的重要人生課題。青年要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愛國情懷的傳承。從踴躍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到“把青春獻給祖國”,再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中國青年的愛國血脈賡續相傳。年輕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相結合,把個人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不懈追求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這是愛國情懷最生動的體現。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敢于擔當的勇毅。一直以來,“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都和“艱苦”二字緊密相連,年輕人選擇吃苦、能夠吃苦,就是勇于擔當、積極盡責。本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吉林省第一批青年志愿者招募令一發出,2.8萬余名青年便火速集結,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千千萬萬年輕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勇于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擔苦、擔難、擔重、擔險,青春就會閃耀動人的光芒。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攻克一次難關就能得到一次成長。在重慶長大、之前不曾見過成片棉花地的西部計劃志愿服務者咼錢林,經歷了40攝氏度高溫下采摘棉花、零下20攝氏度時查看棉花備種,逐漸成為當地棉農眼中的“半個棉花專家”;中山大學碩士陳娟娟,2019年畢業后直接到湖南汝城沙洲村扶貧,“有些許焦慮”的她過了“身份關”“語言關”“生活關”,幫助沙洲村發生巨大變化,成為村民口中的“沙洲女兒”。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任務和困難面前保持堅定、勇敢向前,必然能成長為最好的模樣。
把青春撒播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頂得上,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看今朝,在科技攻關崗位奮力攀登的青年,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在奧運競技賽場奮勇爭先的青年,讓五星紅旗在賽場高高飄揚;在田間地頭精耕細作的青年,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汗水終將澆灌出豐碩果實。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迸發青春的能量,激發無窮的力量,終將不負眾望,展現昂揚風貌。(李許堅)
- 2022-05-17糾治“四風”沒有休止符
- 2022-05-11評論 |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征程上
- 2022-05-05富貴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
- 2022-04-26追求被崇拜的“一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