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外貿進出口達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韌勁十足看外貿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紀委監委聯合區稅務局走訪轄區外貿企業,確保稅費支持政策落實落地。圖為近日,該區紀檢監察干部在某服裝出口企業了解相關政策落實情況。 顏妍 攝
10月1日,滿載著50個集裝箱大柜,貨物貨值達1897萬元人民幣的汽車出口專列由江西贛州國際陸港駛出,途經蒙古國和俄羅斯,直達白俄羅斯若季諾站;距離卡塔爾世界杯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浙江義烏制造的世界杯相關產品依托“世界杯專線”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地;在寒冬到來之前,中國制造的電暖器、電熱毯等取暖“神器”大量出口歐洲……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實現了較快增長,前8個月進出口規模達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于穩經濟、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扎實推進穩外貿,促進貿易創新發展,外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從2012年的24.4萬億元到2021年的39.1萬億元,我國貨物貿易總額不斷躍升,自2017年起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位,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也于2020年躍居全球第一位。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措施推動下,我國外貿展現出韌性與活力,成為提振世界經濟的“一池活水”。
前8個月汽車出口同比增長57.6%,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92.6%,中國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
9月19日,60余輛中國一汽集團生產的自卸卡車整齊地停放在琿春綜合保稅區,經過海關關員監管后,陸續發往歐洲多個國家。自2022年1月份首次出口汽車以來,截至目前,琿春綜保區已累計出口汽車1323輛,貨值4.8億元。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加速駛向海外市場。海關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75萬億元,同比增長9.8%,占出口總值的56.5%。其中,汽車出口2168億元,增長57.6%,延續了高增速。
從結構看,汽車工業出口正從過去以商用車為主,轉向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乘用車為主。在出口區域上,正從以往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為主,加大向歐洲等主流市場布局。
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強勁,出口數量同比增長超過80%。“現在新能源汽車出口主要是在歐洲市場,去年新能源出口的49%是出口到歐洲市場,汽車出口形勢非常喜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表示。
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今年8月,長安汽車累計出口超過60萬輛,已經進入超過70個海外國家,并形成了包括中東、北非、中南美、亞太等多個萬輛級核心市場,其中在沙特、巴基斯坦等多個市場,長安汽車銷量位居中國品牌第一。
汽車出口蓬勃發展,太陽能電池出口也十分亮眼。當前,我國積極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光伏產品近年來加速出口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其中,歐洲成為中國光伏出口的最主要市場。數據顯示,1至8月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增長了92.6%。
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加速“出海”,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更加優化,機電產品不斷成為主角。“1至8月份中國的機電產品在外貿出口中就占到了56.5%,我們的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的競爭力不斷體現。”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指出。
回首過去10年,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量高達14.7萬億元。貨物貿易規模繼2018年突破30萬億元大關后,2021年又接近40萬億元關口,國際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不僅如此,隨著我國出口主導產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不斷提高。2021年,包括手機、電腦、集成電路等在內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12.83萬億元,占全年出口總額近60%。服務貿易也不斷發展,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突破8000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70%。
7省市進出口超萬億元,長三角外貿持續向好,西部地區出口同比快速增長,外貿區域布局更加優化
得益于對外貿企業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保障,四川各主要外貿外資企業,在疫情期間都保持了滿產水平,訂單交付得到保障,產業鏈穩定也得到了鞏固。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四川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01.7億元,規模位列全國第8,較上年同期增長11.8%。
機電產品也是四川外貿出口的主角。前8個月,出口平板電腦507億元,同比增長3.2%;出口手機57.6億元,同比增長8.2%。
10年來,全國各地貿易發展成績十分突出,貿易大省向貿易強省邁進,中西部地區不斷發展,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優化。
近期,浙江、廣東、山東等省份相繼公布1至8月外貿“成績單”。7省市進出口均超過萬億元,為穩定外貿大盤提供了關鍵支撐。
浙江進出口總值達到3.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8%,成為東部沿海主要外貿省市中增速最快的省份,對全國進出口、出口增長貢獻率分別為19.7%和21.2%。
山東實現進出口總值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2%,高于全國外貿整體增速8.1個百分點;北京進出口總值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8.3%;福建進出口總值1.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6%。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1至8月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增速1.5個百分點,為穩住外貿大盤提供了強勁動能。
“外貿大省勇挑大梁穩外貿,不僅可以為中國外貿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也發揮了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推動國內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表示。
外貿是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之一,穩外貿、促進外貿持續穩定發展,是穩經濟、鞏固經濟恢復向好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中西部城市不斷崛起,在外貿增長率上崛起勢頭明顯。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西部地區出口2263億美元,同比增長14.9%。10個省份實現同比增長,增幅較大的西藏、青海分別增長1.4倍和1倍。
我國跨境電商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外貿企業借跨境電商發展的“東風”開拓國際市場
國慶前夕,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創棟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商家正準備卡塔爾世界杯的相關訂單。“工廠工人正全力趕制世界杯周邊產品的訂單,貨物要在近期全部運抵下單的目的地。”創棟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愛萍說。
近年來,數字經濟、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疫情又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各國消費者線上需求不斷增長,而且需求強勁,為跨境電商提供了增長機會。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看來,跨境電商是數字貿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數字經濟的本質是平臺經濟,平臺內的數字化服務商作為市場的連接點,可以實現服務資源的集約分散,對“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整合管理,從而串聯起跨境貿易的各個環節,并不斷優化和改進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業務運營模式,提高整體效率。
在2020年全球貿易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2020年增長25.7%,2021年又在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實現了18.6%的增長,占到我國外貿比重的4.9%,今年前8個月,中國跨境電商仍然表現出了非常好的增長勢頭。
作為外貿新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關近年來持續加大對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和引導,幫助更多企業用好跨境電商進出口退貨等便利化措施,出臺支持企業設立出口海外倉措施,不斷提升跨境電商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新貿易業態健康規范持續發展。
據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今年1至8月,跨境電商B2B(公司之間的產品、服務和信息的交換)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貿易增長迅速,下半年以來兩類貿易方式增幅均超過60%。
外貿企業出口額和利潤雙雙向好,一系列支持措施穩定貿易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信心
日前,中國貿促會發布《第三季度外貿形勢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外貿企業信心預期明顯增強,持續展現較強韌性。45.1%的外貿企業表示三季度外貿發展信心逐步恢復;30.31%的外貿企業預計全年貿易額能夠實現同比增長,該比例較二季度上升4.09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對全年外貿形勢更為樂觀,小微企業預期雖然較弱,但較二季度有所改善。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和國外需求收縮等因素影響,今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然而,隨著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從中央到地方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中國外貿展現了強勁韌性,表現亮眼,也為穩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張德勇分析。
報告顯示,外貿企業出口額和利潤雙雙向好。22.69%的企業貿易額環比上升,19.52%的企業利潤環比上漲。同時,高附加值行業出口利潤增長幅度大,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造紙和紙制品、專用設備制造、汽車等行業外貿增長動力較足,分別有40%、39.29%、35%和28.28%的企業實現出口利潤的環比增長。
在王健看來,相較于國外更強調的供應鏈韌性,在中國市場,“韌性”尤其是數字貿易韌性更加聚焦在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包括產業的抗壓和回彈、企業自身經營的抗風險性和成長性等。
中國外貿成績亮眼,但與此同時,外貿發展環境日趨復雜,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增速回落,我國外貿仍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
9月,美聯儲預測美國今年的GDP將增長0.2%,歐洲央行預計歐元區今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接近0。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在回落。世貿組織數據表明,全球68個主要經濟體整體出口的增速由一季度的14.9%,下降到二季度的11.9%。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部署,努力為外貿企業創造良好環境,為外貿保穩提質目標實現創造良好條件。近日印發的《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增強外貿履約能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等多方面作出部署,為廣大外貿企業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服務。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中國前8個月外貿仍實現穩定增長,說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依然明顯。
“中國外貿的高質量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一池春水’。”王健說,當前全球經濟進入緩慢發展的階段,加上全球局勢動蕩,能源供給危機,使得通貨膨脹在很多國家愈演愈烈。中國外貿把高性價比的產品輸送到全球,抵消了部分通貨膨脹,也讓全球的消費者有了更多的產品選擇。
2021年我國進口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3.4%,有力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隨著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措施加快落地,中國外貿有條件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中國力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 2022-09-26人民日報評論員:忠實履行代表職責 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 2022-09-19以有力監督護航優化營商環境
- 2022-09-05南繁育種薪火相傳
- 2022-09-05移風易俗,保障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