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讀書在中國文化語境中,自來便是人生要事。倡導讀書,并非出自功利和實用,而是因為契合了中國人的價值觀,讓世俗生活包含精神意涵,讓柴米油鹽充滿藝術靈性,讓短暫生命接續(xù)千載共鳴,詮釋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恢弘氣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進入現(xiàn)代社會,讀書進一步掙脫了“入仕從政”的局限,獲得更廣泛的意義。然而,從政卻依然離不開讀書,人心萬象、壓力危險、誘惑考驗……哪一項不需要篤定的內(nèi)心、充盈的頭腦。讀書,絕不是裝點門面或避世自賞,而是為眼界的開闊、境界的提升、心境的守護、路徑的光明。有了讀書的加持,明白了宇宙世間物換星移、榮華富貴過眼云煙、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道理,為官從政更可心無旁騖,以“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覺悟,淡泊名利、清凈傲岸,保持氣節(jié)操守,回歸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本質(zhì),在造福民生福祉中求得心安,反倒不必汲汲以求仕途顯達,被不確定的因素干擾心志。
知與行,讀與耕,本就是一體兩面,融會貫通于人生的修行過程。從政與讀書,如雙輪兩翼,交相輝映、彼此成就。真正的讀書人不鄙薄實務,真正的實干家也不鄙薄讀書。經(jīng)邦濟世、社稷蒼生、家國一體的文化情懷,包含在讀書人的閱讀經(jīng)歷和內(nèi)在氣質(zhì)中。孔子任過司寇,當過財務,還干過管理牲畜的“乘田”,無不做得井井有條;通達幽默文采飛揚如蘇軾、鄭板橋者,也有修筑堤壩、賑災濟民、教化鄉(xiāng)里乃至城防緝盜方面的政治業(yè)績。《世說新語》記載,王濛、劉惔和支道林一同去探望驃騎將軍何充,何充正在翻閱公文,沒有理會他們。王濛對何充說:“我們今天特意來看望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事務,和我們一起談論精妙的玄學。你為什么還一直低著頭處理日常事務呢?”何充回答道:“我要是不處理好這些本職工作,你們哪還有生存的機會?”哪怕在魏晉崇尚清談務虛的氛圍里,也有讀書人匡正風氣,務實戒虛。為學與為官、讀書與從政、治學與治世、晴耕與雨讀、困知與勉行、窮獨與達兼,不是截然兩端,而是超越了物我界限的道通為一、大道至簡。
現(xiàn)代政治強調(diào)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上傳下達,需具備良好口才、敏捷反應、豐富閱歷和通達情商,這些素質(zhì)書中有,但不夠,需要借助“紙外功夫”進行修煉。世間萬物是最好的閱讀素材,它們不會靜態(tài)地等待你的觀察,而是需要你參與其間、融入其中,才能成就一場過程性的閱讀。故真正的讀書人,絕不滿足于讓自己成為“兩腳書櫥”,更不屑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試驗田。最好的方式,是把外在之書與內(nèi)在生命打通,保持無待和有待狀態(tài)的平衡,隨時準備接受塵世事業(yè)的考驗,在書中去參悟塵世事業(yè)的體會。
讀無字書,讀有字書,無時無刻不讀書,萬物萬象無不可讀。當生命這本大書在你面前徐徐展開,那種滿足感、愉悅感勝過千言萬語、卷帙浩繁。(淼森)
- 2024-04-22甘肅落實落細“三個區(qū)分開來” 嚴管厚愛激勵擔當作為
- 2024-04-19紀檢監(jiān)察機關瞄準養(yǎng)老社保領域痛點難點 跟進監(jiān)督護民利
- 2024-04-12甘肅蘭州統(tǒng)籌用好縣鄉(xiāng)力量 持續(xù)完善基層監(jiān)督體系
- 2024-04-11為政之本在于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