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箴言】
某愿與同僚各以四事自勉,而為民去其十害。何謂四事?曰: …… 蒞事以勤是也:當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賢,猶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況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詩酒游宴,則謂之風流嫻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
——宋·真德秀《西山政訓》
【深意淺說】
宋朝的真德秀,要求下屬官員做到四件事,為民去除十大害。四件事之一就是這里所說的“蒞事以勤”。
古代文人有一種習氣,就是崇尚高曠高古,以飲酒賦詩游山玩水為高雅 ,而把勤勤懇懇勤于吏事當作鄙俗。
典型如唐朝詩人官員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詩寫得很好,卻是一個超級懶官。孟郊46歲中進士,曾擔任溧陽縣尉,歷史記載他“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最后被開除回家。孟郊死后,欠了朋友很多錢,他的遺孀沒錢發喪,還是韓愈為他辦的喪禮。這個懶官最后也害了自己。
唐朝還有一個叫做李程的翰林學士,也是懶惰著稱。當時學士入署常以日影為候,冬天以階前日至五磚為入時。李程每日過八磚才去上班,大家稱他為“八磚學士”。
宋朝的王珪,官至宰相,也是一位著名的庸官懶官。每天上早朝時,他就把要呈給皇帝的奏折送去,等待宋神宗的決定,稱為“取圣旨”。等神宗作出決定,宣讀完旨意,他就畢恭畢敬地跪在地上接取圣旨,稱為“領圣旨”。回去后,他就告訴稟事的人:“我已經拿到皇上的圣旨了,你就領旨回去照辦吧。”稱為“已得圣旨”。 別人給他起了個“三旨相公”的外號。
這些懶官成為官員的反面典型,受到后世的批評。其實在王珪所在的宋朝,也有很多勤政的高官。
比如韓琦。韓琦年輕的時候擔任開封推官,歷史記載他“理事不倦,汗流浹背”,府尹王博文非常器重他,說此人“真宰相器也”。后來韓琦在大名做官,百姓訴訟很多,很小的事韓琦也一定親自審理。即使有病不能坐堂,也要在臥榻上看案卷、作判決。有人勸他說:“您德高望重,朝廷賜給您一個治理鄉郡的小官,目的就是讓您修養,小事就不必親自過問了。”韓琦說:“我如果厭煩勞苦,小吏和百姓一定有因此而受害的。而且我一天的俸祿就有萬錢,不親自辦事,我能安心嗎?”
又如宋朝的著名大臣呂公著,他擔當郡守的時候,五鼓即起,點著蠟燭閱看案牘,天一亮就出廳判決百姓訴訟。因此一個郡沒有積壓的案件,而上下信息暢通。他還精通典章制度,即使后來高齡,官位貴重,也從來不松懈。
古代官員以“清、慎、勤”為原則,“勤”是起碼要求,當官不勤,尸位素餐,就是浪費國帑,禍害百姓。正如真德秀所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則為民者不可以不勤;業精于勤,荒于嬉,則為士者不可以不勤。況為命吏,所受者朝廷之爵位,所享者下民之膏脂,一或不勤,則職業隳弛,豈不上孤朝寄,而下負民望乎?”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栗寄生
分布:天水、隴南、甘南
簡介:栗寄生,亞灌木?;ü趲缀跞?。莖枝藥用,有祛風除濕、養血安神的功效,可治療胃病、跌打損傷等癥。
?。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9-24廉者不求非其有
- 2024-09-24《美國的政治腐敗與反腐敗》
- 2024-09-24反腐敗必須重視事前教育
- 2024-09-23《美國的政治腐敗與反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