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前秦時散文家苻朗所撰《苻子》,是繼《淮南子》之后又一部大型子書。原書已亡佚,現在所知的內容都是從一些古籍中搜集到的?!短接[》卷二〇八有一則寓言故事就引自《苻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饈,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饈。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這則故事是說,周國有個人喜愛穿皮衣、喜歡吃美食,他想做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就和狐貍商量要剝它的皮;他想吃一頓像祭祀的羊肉一樣的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割它的肉。但他的話還沒說完,狐貍就一個接一個地逃到了重丘山之下,羊就前呼后擁地躲進了深林之中。所以,這個周人十年都沒有做成一件皮衣,五年都沒有做成一桌羊肉宴席。
什么原因呢?周人的計謀沒有得逞??!要做上等的狐皮,去和狐貍商量剝它的皮,狐貍能同意嗎?不但不會同意,而且一個個都跑進深山里藏起來了。要吃肥美的羊肉,去和羊商量割它的肉,羊能同意嗎?不但不會同意,而且一個個都鉆進深林中躲起來了。
狐皮事關狐貍的“切身利益”,羊肉事關羊的“切身利益”,再好的說辭,再大的誘惑,都不會打動它們,讓它們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的利益。后人遂將“狐”易為“虎”,以“與虎謀皮”為典,比喻與對方商量做傷害對方的事,自然是不會成功;多指跟壞人商量要其犧牲自己的利益,自然是枉費心機。孫中山《大亞洲主義》:“要請在亞洲的歐洲人,都是和平地退回我們的權利,那就像與虎謀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狐貍比老虎要狡猾,所以想在狐貍身上占便宜,并不是那么容易;老虎比狐貍更強大,所以想在老虎跟前撈好處,也就更具危險性。不管是“與狐謀皮”,還是“與虎謀皮”,不是自作聰明,就是自討沒趣,最后能得到什么呢:想騙對方,結果被對方騙了;想利用對方,結果被對方利用了。能得到的只會是教訓;對了,能記住一個教訓,也是不錯的。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遠志
分布:隴南、天水、甘南、臨夏、定西、蘭州、白銀、武威、張掖、隴東
簡介:遠志,多年生草本?;ü?-9月。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紫色。根皮藥用,有益智安神、散郁化痰的功效。
?。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5-14不貪為寶 | 貪念一起,即入魔障
- 2025-05-13以訛傳訛 | 不信謠,事關見識;不傳謠,事關責任
- 2025-05-09塞翁失馬 | 好事來了,不能洋洋得意;壞事來了,不能垂頭喪氣
- 2025-05-09《公共治理是個精細活兒:生活中的法學、法律與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