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古代有一個專門制造車輪的匠人,名扁,人們都叫他“輪扁”。齊桓公,齊國第十六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莊子•天道》記載了輪扁與齊桓公的一次對話:“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斫,砍削。糟魄,即糟粕。意思是,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輪扁放下椎鑿走到堂上,問桓公:“請問,您讀的是什么書?”桓公說:“是圣人寫的書。”輪扁又問:“圣人在嗎?”桓公說:“已經死了。”輪扁說:“那么你所讀的書,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說到這份上,桓公估計也生氣了,就說:“我讀書,你一個做車輪子的怎么能議論呢?你能說出理由也就罷了,說不出理由就難逃一死!”輪扁心里有底,他說,我只是根據我所做的事觀察出來的。輪孔做得寬了不行,做得緊了也不行,我之所以能做得不寬不緊剛剛好,是因為心里怎樣想,手里便怎樣做。但我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其中的奧秘我無法傳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這里學到。因此,我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在親手做車輪子。古人和他們所不能傳授的東西都已經消失了,那么您所讀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嗎?
后世以“輪扁斫輪”為典,形容一個人經驗豐富,技藝高超;也用來強調直接經驗或實踐經驗至關重要,通過讀書或間接學習無法獲得。黃庭堅詩《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從實踐中直接獲得的技能,有些確實是無法通過文字和書本進行傳授的;同樣,有些技能,雖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操作規范,但如果離開了實踐這一環,也無法轉化成生產力。
讀書沒有錯,“死讀書”就會把書“讀死”;動手能力很重要,如果真有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技能,那么通過手把手的方式能不能讓其代代相傳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交讓木
分布:隴南
簡介:交讓木,灌木或小喬木。花期3-5月,果期8-10月。葉及種子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樹冠及葉柄美麗,可用于庭園栽培觀賞。木材刨面光滑,可用于制作膠合板、纖維板、紙張、裝飾板和文具。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葉煮成液狀,可防治蚜蟲。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5-21聞蟻牛斗 | 體虛如此,心虛也會如此
- 2025-05-20《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論叢》第十一輯至第十五輯出版發行
- 2025-05-19借箸代籌 | 不能只說可行的一面,也要說說不可行的一面
- 2025-05-16楚弓楚得 | 凡事想開些,固然沒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