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近期,全國很多地方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著力解決不擔當不作為等突出問題,確保學習教育不空不偏、不走過場。
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能否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也最能展示其政治品格和從政本分。擔當和作為是一體的,不作為就是不擔當,有作為就要有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會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越需要黨員、干部有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為官避事平生恥。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不但干不成事,有時還會貽誤事業發展。黨員、干部只有敢于迎難而上,敢于較真碰硬,敢于接“燙手山芋”,勇于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才能、鐵肩膀、真本事,才能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沖鋒在前、建功立業。
當前,從整體來看,黨員、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是積極向上、昂揚奮發的,但也存在一些不作為、不擔當的現象。有的“不敢為”,把守規矩和干事創業對立起來,“為了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有的“不愿為”,庸懶散拖、敷衍塞責,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不真為”,工作落實在口號上、決心停留在嘴巴上,只想應景造勢、不愿踏實干事;還有的“不會為”,干工作不得要領、抓落實無所適從,遇到矛盾束手無策、碰到斗爭驚慌失措。這些不僅損害黨員、干部形象,更嚴重影響黨的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解決。
完善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對于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至關重要。要善于發現、培養、使用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讓這樣的干部有奔頭、得重用,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積極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著力消除影響干部擔當作為的各種消極因素。同時,對那些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真正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
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當之。擔當作為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能力過硬、本領高強是勇于擔當作為的底氣所在。黨員、干部應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從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真正把看家本領學到手。各級黨組織和有關部門也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把黨員、干部放到任務一線、建設一線、改革一線、基層一線中去摔打錘煉。特別應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促使干部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石爽)
- 2025-08-27推動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
- 2025-08-27參觀《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檔案展》 偉大篇章 深刻啟示
- 2025-08-27大數據賦能公權力監督的浙江探索之一 夯實監督數字化基礎
- 2025-08-27省直部門機關紀委:凝心鑄魂強本領 忠誠履職擔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