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68天武漢居家隔離體驗 黎巴嫩學子出書講述抗疫故事

楊航在學校圖書館前的近照。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武漢12月20日電(記者 李偉)他來自黎巴嫩,在武漢求學五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他沒有離開,留在武漢記錄所見所聞。《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中英文版近日出版。談及出書原因,該書作者、華中科技大學黎巴嫩籍博士生阿德漢·賽義德說,“我要還原一個疫情期間真實的武漢,那是我和武漢人一起戰斗的歷程。”
2015年夏天,阿德漢·賽義德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楊航”,寓意從這里“揚帆啟航”。
今年年初,疫情暴發后,楊航沒有選擇離開,成為唯一留下來的黎巴嫩學生。為什么留在武漢?這是那段時間他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這里的人給了我所需要的一切,學習、安全、美好生活……當武漢的艱難時刻來臨時,我要留下來和武漢人一起戰斗。而且,這不僅僅是武漢或中國正在進行的戰斗,這是一場全人類的戰斗。”楊航說。

楊航配合疫情防控。受訪者供圖
居家隔離的日子,楊航沒有閑著,他要向世界傳遞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真相。疫情之初,他就在武漢街頭直播并錄制了視頻。居家隔離期間,他接受國際媒體采訪,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寫文章,他說:“生活改變了正常軌道,但是城市系統繼續存在,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這就是戰斗的方式,各方面協調一致,人們完全及時地遵守指示。醫生發揮著創造力,今天早上,環衛工人還在清掃垃圾。政府在履行職責,全體中國人民都在支持武漢。”
楊航記錄了68天的居家隔離體驗。他每天堅持在個人社交網絡上直播、撰文、回帖,用各種方式回應各國網友的疑問,回擊不實言論和虛假新聞,他先后100多次接受各種采訪。2月3日,在黎巴嫩一家電視臺專題節目中,楊航向祖國人民說“我們在中國挺好”;2月21日,黎巴嫩出現首例確診病例,面對民眾不斷加劇的恐懼心理,楊航又站出來傳遞正確防疫觀。他結合武漢防疫工作的經驗,告訴大家:新冠肺炎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控和防護工作。

楊航的新書照。受訪者供圖
“我每天收集關于確診、治愈病例和死亡人數發展演變的數據,學習了很多相關病毒的論文,豐富在這個領域的知識,跟蹤了解出現的新變化、新事物,回應謠言,每天寫作超過10個小時,忙的時候每晚只能睡5個小時。”疫情平穩后,楊航還發表了一篇關于疫情與經濟關系的論文。
“我被深深感動,所以決定把這些當時記錄的內容出一本書,透過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向外界傳達疫情期間武漢所發生的故事,向世界傳遞我眼中的中國力量。”楊航說。
今年5月初,這本以“武漢抗疫”為主題的紀實書籍完成;7月,在黎巴嫩出版了阿拉伯語版;12月,在中國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楊航以自己的方式見證和記錄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告訴記者,楊航正在學校繼續著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和中文學習。
相關新聞
- 2020-12-24遴選資助5700多個優秀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公布“成績單”!
- 2020-12-24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極具活力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極具活力
- 2020-12-23國家出版基金遴選資助5700多個優秀出版項目
- 2020-12-2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論叢》第一輯至第五輯出版發行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