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作者王樹增:長征精神就是永不言敗
中新網蘇州7月7日電(周建琳)7日,著名軍旅作家、《長征》的作者王樹增現身江蘇書展,并開講《長征精神的當代意義》。他再三強調,長征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這也是長征的當代意義所在。
長征是什么?王樹增在書中寫道: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與犧牲的遠征。長征跨越了中國的十四個省份,轉戰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長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長征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涌險峻的峽谷大江。
而更重要的是,在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處在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斗在四百場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
“長征不是那么浪漫的事情,現在有的電視劇中,紅軍戰士們穿得干干凈凈,唱著歌,高舉著紅旗就上路了,那是旅游,不是突圍。”王樹增說完后,短暫的沉默。
在王樹增看來,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涼的人;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現在,我們總是提到‘英雄主義’,英雄主義其實是一種精神硬度。”王樹增說:“長征比的是精神硬度,長征路上,幾乎處處是絕境,能夠堅持走到底,只能解釋為信仰的力量。堅定的信仰,這是長征留給我們非常寶貴的精神遺產。”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方志敏烈士名言。在王樹增看來,寧死不屈的方志敏,是一個像山一樣的人物。
“人這一輩子就是長征,要經歷許多坎坷,你是一座山不是一攤泥。”王樹增希望當代青年要有信仰,不要輕易言敗,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完)
相關新聞
- 2021-07-12長篇報告文學《團泊的春天》出版 講述一座“小康新城”建成的故事
- 2021-07-12《文心雕龍講記》:文道合一 重質勝于重文
- 2021-07-12肖復興:吳小如和馬連良
- 2021-07-12河北永清:承接產業轉移 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