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廉
初聞《龍鳳歌》之名,我以為其寓意僅僅是“龍鳳呈祥”的祝福,開讀后才發現,“龍鳳”指向的是一對龍鳳胎的命運。朱燈、朱紅及其家族幾代人的生活故事,與中國近幾十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交織。作家胡學文在其中熔鑄了飽滿的生活經驗,賦予故事以真實力量,同時又能超越現實表象,對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展開深思,顯示出小說家洞悉世事、直抵本質的功力。

《龍鳳歌》:胡學文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上一部長篇小說《有生》叩問的是生存韌性這一主題,以祖奶曲折傳奇的百年人生來象征扎根大地的頑強生命力。讀罷《有生》后,我確實想過:作者后續的創作該如何承接與超越?對任何人而言,寫完一部厚重之作,都是對生命體驗的巨大消耗。幾年后,《龍鳳歌》的問世,讓我看到作者不一般的抱負。
不妨說,從《有生》到《龍鳳歌》,作者探討的主題從“如何活下去”的肉身層面轉換到了“如何活得有意義”的靈魂層面。不知作者內心是否有意如此,但這的確關乎中國人從物質追求到精神安頓的生命史。伴隨經濟社會的進步,人們進入了一個物質豐富、信息超載的時代,尋找精神寄托、尋找安身立命的意義感,變得重要起來。從主人公所經歷的心靈求索中,我們未嘗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人說故事是人類文明存續的基礎,因為故事積累著文化,沉淀著意義,也凝聚著認同。《龍鳳歌》中,每個人物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朱燈、朱紅的母親馬秋月,正是一個熱愛聽故事、熱衷講故事的人。這個看起來有些卑微的農村女性,生活中絕非僅有生兒育女的勞作,其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對故事的渴望,都昭示著內心世界的開闊與超越。
鄉土文學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一條主線,在進入21世紀后,伴隨鄉村轉型與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面臨著深刻的變革與挑戰。《龍鳳歌》寫的是鄉土故事,用的卻是現代的藝術結構。小說人物成長于北方鄉土,親歷著城鄉社會的巨大變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既烙印著傳統的影響,又迸發出對現實和未來的渴求。作品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對精神世界重要性的強調,無疑是對浮躁心態的回應。它澄澈地告訴我們,一個人活著,不能完全被外在的物質世界所左右,而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在作者看來,小說有兩極,一極向下,是世俗生活;一極向上,是靈魂和精神。扎得深又升得高,是他心中的好小說。《龍鳳歌》正是他文學觀念的一次有力實踐。
(作者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2025-08-04下一個青蒿素在哪里
- 2025-08-04第一次寫作,準備了大半生
- 2025-07-31林徽因英文書信首次系統整理出版
- 2025-07-28立足科技考古,“寫給青少年的考古書”新書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