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狠狠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狠狠色色综合网站-狠狠色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甘版圖書

百歲老人的敦煌情

2025-09-22 08:35 來源:甘肅日報

  孫儒僴、李其瓊夫婦和女兒孫毅華在維修后的中寺。資料圖

  劉燕

  我國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事業的杰出代表、敦煌學專家孫儒僴先生的回憶錄——《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日前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

  趙聲良在序言中寫道:“莫高精神正是以常書鴻、孫儒僴等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精神理念,由于他們的執著堅守,由于他們的擔當開拓,不僅使敦煌石窟得到了妥善保護,而且在石窟文物的科學保護、敦煌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以敦煌藝術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

  孫儒僴,1925年出生于四川新津。1946年畢業于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1947年來到莫高窟,在敦煌藝術研究所從事敦煌石窟的保護和藝術研究。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

  本書按順序分為四章,分別為《初踏敦煌:大漠深處的召喚》《古韻新篇:莫高窟的新生之路》《守護記憶:石窟保護的崢嶸歲月》《大漠赤子:我們都是莫高人》,從不同角度抒寫了孫儒僴從求學問道、踏上敦煌之路,直至將一生交付敦煌的心路歷程。

  孫儒僴自20世紀40年代起扎根敦煌,長期從事壁畫保護與洞窟維修加固工程。全書收錄文章二十余篇,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對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莫高窟洞窟病害、園林綠化、壁畫保護、塑像回歸與遷移等進行了重點敘述,其中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同時,作者深情追憶了參與莫高窟保護工程的竇占彪、吳興善及犧牲在莫高窟的雕塑家李仁章等人的生平事跡,通過一個個看似平凡的小故事生動詮釋了“莫高精神”的豐富內涵。

  編校《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時,最珍貴的際遇,是登門拜訪已是百歲高齡的孫儒僴先生。推開他家門,先生端坐椅上,一口濃重的四川新津口音裹著歲月的溫厚,思路卻清晰得像剛整理過的手稿。

  聊起當年,他總繞不開二十幾歲那趟奔赴——從家鄉一路向西,直到站在莫高窟前。“那時哪有現在的樣子喲,滿眼都是黃沙子,窮得連棵像樣的樹都難尋……”他說這話時,語速慢了些,原本平和的眼神漸漸放空,又慢慢沉得深邃。我望著那雙眼睛,竟像透過一層時光的薄紗,看見五十年前的敦煌:無際的黃沙漫過戈壁,莫高窟的洞窟在風里靜默,年輕的他站在沙礫上,望著這片荒涼卻藏著瑰寶的土地,眼神里該是藏著怎樣的震撼與篤定?

  就是這片讓他初見時心生落寞的土地,他一守便是五十余載。那天沒有激昂的講述,只有老人緩緩道來的過往,可當他的目光落在遠方,那眼底浮動的“黃沙”,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讓未曾親歷的我,真切觸到了敦煌半個世紀前的模樣,也讀懂了“守護”二字,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人用一生,在風沙里寫下的承諾。

  藏在《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里的珍貴細節:不止風沙,更是煙火與堅守。讀到的從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一段段貼著敦煌風沙、浸著生活溫度的珍貴記憶。

  書里有“敦煌的第一縷年味”:記錄著孫儒僴先生在敦煌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或許沒有家鄉的熱鬧,卻有同事間的相惜,在戈壁的寂靜里,把異鄉過成了另一種牽掛。也有“研究所的成長足跡”:從敦煌藝術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一字一句間,是對文物保護的初心傳承。

  更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日常”:早年間莫高窟的古樹遭蟲害,大家摸索著防治、默默參與綠化,讓荒蕪里慢慢長出綠意;生活用水極其艱難,他們四處尋找水源、珍惜每一滴水,把艱苦過成了尋常;不少工作人員是大學生,可囿于環境與條件,他們的孩子大多沒能順利上學,字里行間滿是為人父母的無奈與愧疚,卻也藏著他們“守敦煌便顧不得太多”的取舍。

  最讓人動容的,是那些“與數字較真的日子”:如今我們熟知的莫高窟壁畫面積,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全靠一把算盤、一雙眼睛,一幅壁畫接一幅壁畫丈量而來。龐大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細致與執著,是用雙手“數”出來的敦煌瑰寶,每一個數字都浸著他們對文物的敬畏。

  這些故事沒有波瀾壯闊,卻格外難得。它們是孫儒僴先生的親身經歷,是莫高窟“活”的記憶,更是無數敦煌守護者的共同縮影。正是這些細碎的、鮮活的片段,讓我們看見:敦煌的守護,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藏在年味里、綠意里、丈量的腳步里,藏在每一個“把一生交給敦煌”的人最樸素也最珍貴的日常里。

  閱讀全書,我看到了和孫儒僴先生在鳴沙山麓、宕泉河邊共同守護、研究敦煌的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看到了一個同呼吸共命運的堅強群體;還看到了國內外許多關注、支持敦煌文物保護與研究的熱心人,其中有研究院同仁,有院外同道。孫儒僴先生絕非是單槍匹馬的孤獨奮斗者,而是一位在大風大浪中與大家同甘共苦的敦煌守護者。這正是這本傳記的一個重要特色。

  《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還有一個亮眼之處,是契合文字敘述,編入了80余幅珍貴的圖片,這些圖片大多由敦煌研究院提供,難得一見。

  合上書頁時,指尖仿佛還留著校樣紙的溫度,也存著初見孫老時,他眼底那片望不盡的敦煌黃沙。《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里的文字,從來不是冰冷的過往,而是一位老人用五十年光陰,在戈壁風沙里焐熱的赤誠。

  如今這本書抵達讀者手中,愿我們都能從字里行間,讀懂那份“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不僅是孫儒僴先生對敦煌的守護,更是一份能照進當下的力量: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里,也能尋到屬于自己的“莫高窟”,守住心底那份不愿褪色的熱愛與執著。

  (《敦煌守護人:孫儒僴回憶錄》,孫儒僴著,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