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崆峒山,堪稱自然奇觀與千年文化的絕美交融,承載著深厚的道源文化,被譽為“西來第一山”。它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軒轅黃帝曾在此問道廣成子,秦始皇、漢武帝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等文人墨客留下詩篇墨寶。
作為我國高海拔地區難得一見的丹霞地貌,崆峒山的山體經過億萬年的風雨雕琢,塑造出孤峰聳立、怪石林立的壯麗景象。峰叢如刀削斧劈般陡峭,方形的山洞隨處可見,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宏大的雕塑博物館之中。
峰巒的曲線綿長而蜿蜒,當登臨主峰海拔2123米之巔,放眼望去,云海浩蕩舒展,似純凈無瑕的仙家被褥舒卷浮動,奇秀險峻的山峰便成為了云海中矗立的莊嚴島嶼,飄渺似夢幻般迷人,宛如天地之間繪成的壯麗彩卷。
作為道源圣地,崆峒山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主峰之巔,明代皇城建筑群保存完好,紅墻黛瓦在綠樹掩映下更顯古樸典雅;氣勢恢宏的太和宮木雕彩繪歷經數百年依舊色彩鮮亮,生動逼人。而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三教洞獨特地融合了儒釋道文化,這種景象在全國都實屬罕見。
最高峰被云霧包圍著,云海展現出時而翻滾如波濤、時而柔美如輕煙的多樣形態。這種無窮的變幻,讓山在云霧繚繞中若隱若現,似人間仙境。這番景象,渲染出一種朦朧而神秘的美感,激發人們無盡的遐想。
這片擁有95%森林覆蓋率的綠意盎然之地,無疑是一座天然的氧吧。在炎炎夏日,這里的平均氣溫20℃左右,成為隴東地區避暑的絕佳去處。漫步山間,隨處可見歷經百年的古樹筆直挺拔,行走在林間小道上,伴隨著鳥鳴聲聲,松香四溢,仿佛所有的疲憊都在這一刻被治愈。
隱匿于云霧繚繞之中的古建筑群,不僅以壯美的姿態矗立在山間,更在建筑形制中深刻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從樓閣到宮殿,從亭臺到石木,每一處都蘊含著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漫步其中,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響,感受到那抽象的哲學理念在具體建筑中的生動闡釋。
云霧繚繞,山水與寺廟隱現,營造出神秘且令人向往的視覺效果。站在半山腰,背靠懸崖,深邃不可見底,不禁生出“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情。然而,世間萬物,瞬息萬變,是否成為峰巔之巔又何妨?
漫山遍野的青松翠柏在雨水洗滌之后也愈加青翠欲滴。一山之內,佛道兩家和諧共存,世間萬千法門亦不過歸一。午后,寺里的鐘聲悠揚響起,時而遠,時而近,仿佛能穿透心靈。這清越的鐘聲,如同清泉流淌,洗滌著心中的塵埃。
雨后的山,寧靜而優美。那白茫茫云海千變萬化,時兒像海浪滔滔,時兒猶如輕紗披在俊秀的山脊。忽而起了風,把霧吹散,奇峰與古松隱現其間,或虛或實、或濃或淡,如同大師手中的水墨畫,其含蓄之美,韻味無窮。
雨后初霽,云霧自幽谷翻涌升騰,如浪濤席卷峰巒,遠處山影在云濤中若隱若現,恍若蓬萊仙島。霧氣氤氳間,林海、亭閣若隱若現,恰似一幅流動的水墨丹青。
這里沒有盛夏的燥熱難耐,只有滿目蒼翠與天然涼意,抬頭是遮天蔽日的林木,耳畔是山泉叮咚與鳥鳴清脆,踏上石階步步皆景,清風隨行處處沁涼,成為盛夏尋涼避暑、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你想逃離城市的滾滾熱浪,不妨走進崆峒山,享受最有詩意的避暑時光……
本期小隴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關注《小隴畫報》,了解更多甘肅美景、人文歷史、獨特民俗,咱們下期再見。
本期攝影:吳希會 文字: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屈杰文 徐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