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導演、編劇徐皓峰新作用拉片方式解讀《紅樓夢》
知名導演、編劇徐皓峰新作《通靈寶玉與玫瑰花蕾:〈紅樓夢〉中的導演課》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發。

新書首發現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徐皓峰憑借獨特的武俠小說創作風格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學界和影視圈都備受關注,被稱為“硬派武俠小說第一人”。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趙萍介紹,人文社與徐皓峰導演的合作從2013年的《武士會》,到《刀背藏身》《道士下山》,再到非虛構口述系列“逝去的武林”再版,新書《通靈寶玉與玫瑰花蕾》是雙方合作的第九本書。《紅樓夢》被閱讀的歷史已有二百多年,人文社也是中國最早出版《紅樓夢》的出版社,每個人讀《紅樓夢》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在《通靈寶玉與玫瑰花蕾》中徐皓峰呈現獨辟蹊徑的全新電影和文學角度,是作者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持續性輸出。

《通靈寶玉與玫瑰花蕾:〈紅樓夢〉中的導演課》書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徐皓峰談到,《通靈寶玉與玫瑰花蕾》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紅學研究,而是用拉片的方式來研究《紅樓夢》。“通靈寶玉”代表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玫瑰花蕾”則指現代電影,出自經典電影《公民凱恩》中主人公的最后一句臺詞。他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電影導演的視角,對比草蛇灰線、回風卷雪等等多種敘事手法,意識到曹雪芹其實是編劇高手,讀者可以嘗試將曹雪芹的文字想象成電影鏡頭,意識到藝術的相通之處。
作為作家兼導演,徐皓峰憑借深厚的文化研究功底和豐富的創作經驗,跨文學與電影兩域,將曹雪芹與世界電影大師做比較,從細節上捕捉《紅樓夢》原旨與人物性格邏輯。當他將長期研究的中國文化內涵、社會生活規制、世俗倫理人情與《紅樓夢》相印證時,發現了一系列與現當代流行解讀的不同之處。通過細節捕捉與歷史背景的深入分析,徐皓峰希望展現原著的多重魅力。
- 2025-08-14鄉村振興題材大型秦腔現代劇《山楂紅遍常家河》匯報演出在定西市大劇院舉行
- 2025-08-14隴拍客丨張掖森林消防:高空練就“飛檐走壁”真功夫
- 2025-08-14奏響新時代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大河奔涌萬象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綜述
- 2025-08-14聲橋—中歐藝術交流音樂會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