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瀾湄國際影像周即將啟動:鏡頭溯源瀾湄 光影連六國“民心”
“站在影像的橋梁上,溯瀾湄之源,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影片都承載著瀾湄六國民眾對這條‘友誼之河’深深的熱愛與敬意。”中國知名文旅達人丁朝受邀參加2024瀾湄國際影像周。幾天時間里,他透過取景框凝視著瀾滄江源頭的壯闊,深知手中鏡頭的分量——這是讓世界感知瀾滄江源之美的眼睛。
2025瀾湄國際影像周將于8月20日在瀾滄江上游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再度啟幕。該活動自2022年誕生于玉樹以來,通過影像縱貫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文化盛事,憑借其獨特視覺語言,消融語言隔閡,在流域六國間架設(shè)起情感共鳴的橋梁。其影響力已獲瀾湄合作機制高度認可,于2023年12月被正式寫入瀾湄合作第四次領(lǐng)導(dǎo)人會議《內(nèi)比都宣言》,成為人文交流的重要載體。

圖為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期間,玉樹州囊謙縣藏族青少年和外國攝影師合影留念。馬銘言 攝
攝影師群像:光影定格瀾滄江源
瀾滄江的源頭不僅孕育奔涌的江河,更成為各國攝影師寄托生態(tài)關(guān)懷的精神坐標。
“一路采風非常累,但這里很美!”來自希臘的攝影師喬治說,“我的眼睛告訴我,這里有綠色的風景、干凈的河流。當?shù)夭刈寰用穹浅S押茫矚g和我合影。這幾天,我給他們拍了很多照片,他們也給我拍了很多照片。”
英國知名攝影師杰森·伊利奇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溯源至瀾滄江上游拍攝影像時深受震撼:“江源生態(tài)的完好,是下游億萬生命的保障。影像讓流域民眾直觀理解‘共飲一江水’的深層聯(lián)結(jié)。”他期待影像周能促成更多跨境生態(tài)影像合作。

圖為2024瀾湄國際影像周嘉賓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扎曲河大橋拍照留念。薛蒂 攝
影像之力:超越語言的“情感通道”
多位參與影像周的國際攝影名家及網(wǎng)絡(luò)達人一致認為,視覺敘事具有穿透文化壁壘的獨特力量。
“沿途我們拍攝到了藏野驢、藏狐等多種野生動物,能夠感受到這片高原蘊藏著大量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能讓觀眾通過影像瞬間理解源頭生態(tài)的可貴。”在各類社交平臺擁有1000萬粉絲的文旅達人劉蘇芬這樣描述影像的感染力。其拍攝的囊謙縣瀾滄江網(wǎng)狀水系短視頻在各類社交平臺獲得數(shù)百萬次播放,生動印證了“視覺無國界”的力量。
丁朝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瀾湄國際影像周,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愿瀾湄之光,透過影像的窗口,照亮瀾湄六國合作的道路。希望以影像之約為紐帶,將六國民眾緊緊相連,共同譜寫瀾湄流域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為囊謙縣民眾跳起歡快的藏族舞蹈迎接2024瀾湄國際影像周嘉賓。馬銘言 攝
本屆影像周開幕在即,攝影師們的鏡頭早已聚焦于江源玉樹的壯美山川。當瀾滄江源頭的第一縷晨光再次點亮鏡頭時,無數(shù)精心捕捉的動人瞬間,將在瀾滄江源頭匯聚成一道璀璨的光束。它溯流而下,直抵湄公河三角洲,不僅映照出“亞洲水塔”的莊嚴與活力,更在流域國家間鋪就一條以視覺共鳴為基礎(chǔ)的情感紐帶。
據(jù)悉,2025瀾湄國際影像周由青海省外事辦、省政府新聞辦、中共玉樹州委、玉樹州人民政府、中新社青海分社主辦,中共玉樹州委宣傳部、中共囊謙縣委、囊謙縣人民政府、中共雜多縣委、雜多縣人民政府承辦,中新社國際傳播集團青海分公司執(zhí)行,獲復(fù)旦大學、河海大學、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支持。
- 2025-08-15大型辰河高腔紅色現(xiàn)代戲《賀龍井畔朵朵蓮》在北京上演
- 2025-08-15探尋北京“城之源”(賡續(xù)歷史文脈·考古故事)
- 2025-08-15昔陽胡窩路金代壁畫墓發(fā)掘資料公布 具典型宋遼金文化特征
- 2025-08-15中西音符共舞:哈爾濱,一座被音樂浸透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