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承擔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重要職責。從貨物監管到稅收征收,從打擊走私到統計分析,海關通過多重職能構建起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一道防線”。“十四五”以來,我國海關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海關現代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
增強信心力量。“十四五”以來,我國著力建設現代化海關,進行更優監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支撐高水平開放,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十四五”以來,海關年均監管進出口貨物52億噸、貨值41.5萬億元,體量全球最大,安全穩定可控。累計查獲涉政涉槍涉爆等違禁物品515萬件,檢出傳染病70余種18萬例,處置不合格商品20多萬批次。累計征稅9.7萬億元。累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2.3萬起。為建設現代化海關,支持高水平開放,海關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對國門檢疫防線,建立全天候疫情監測網絡,建立“一國一策、一病一策、一口岸一策”的精準防控制度。對走私打擊保持高壓態勢,對守護國家生物安全、生態安全,開展了口岸動植物檢疫能力規范化建設。對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關進行嚴管,建立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監測體系,開展口岸危險品綜合整治。越是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越是要持續推進海關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信心力量。
提升質量水平。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海關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加快推進了全國通關一體化的全面實現。從智慧海關到跨境貿易便利化,再到通關便利化實現新突破,我國海關與世界海關組織合作開發的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臺,開始廣泛應用檢查機器人、非侵入式檢查設備,在各環節深度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了我國海關現代化水平。但隨著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深入融合,海關也面臨更多壓力挑戰,對此,各地海關要結合實際,在技術賦能的基礎上,加快開發大數據智能風險布控模型。近年來,我國海關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出臺改革創新舉措108項,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成為我國與世界貿易聯通的“數字門戶”,“一網通辦”事項達到了25大類964項,基本覆蓋跨境貿易全鏈條全環節。“智慧旅檢”覆蓋80%的航空口岸。
激發開放活力。中國海關既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守門人”,也是對外開放的“服務者”。海關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多重政策紅利疊加的“強力磁場”,是多元業態匯集的“強力引擎”,推動外貿增長的同時,也成為跨國產業的承接平臺。從水陸空立體化、東中西全方位口岸開放布局形成,到東中西協同、海陸空聯動”的口岸格局日趨完善,再到深化國際合作,我國海關邁出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實步伐。“十四五”時期,新增和擴大開放口岸40個,總數達311個,63個口岸開展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口岸通行能力不斷提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建海關合作機制85個,達到138個,以不到1/20000的國土面積,貢獻了我國1/5的進出口總值。面向未來,要繼續開放通道,加強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口岸通行能力,深化國際合作,讓開放的活力更加生機勃勃。(張若麟)
- 2025-08-30定西|藥博盛會啟新程:讓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走向世界
- 2025-08-30張掖|火筆生花鑄文脈:烙畫千年里的守正與創新
- 2025-08-30武威|三代人·75年·380公里
- 2025-08-30【好評中國】推動“人工智能+”行動全面落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