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人才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其創新活力的強弱,直接關系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步伐。當前,面對發展難題與未來機遇,需從搭建實踐平臺、優化創新生態、破除制度障礙多維度精準施策,充分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讓他們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大展身手、綻放光彩。
搭建馳騁舞臺,讓青年人才敢闖敢試。舞臺是人才成長的“孵化器”,更是創新活力的“釋放閥”。為青年人才搭建馳騁舞臺,關鍵要打破“論資排輩”的隱性桎梏,摒棄“求全責備”的固有思維,給予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的機會。要立足產業發展需求與科技前沿方向,構建覆蓋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平臺體系,讓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青年人才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空間。既要賦予青年人才項目主導權,允許其在科研攻關、技術突破中自主設計方案、自主組建團隊,讓創新思路不受層級束縛;也要給予青年人才試錯容錯的空間,正視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包容態度看待探索中的失誤,消除“不敢闖、怕出錯”的心理顧慮。通過搭建平等開放、權責對等的實踐舞臺,讓青年人才的“敢想”轉化為“敢干”,“敢闖”升級為“善創”,在干事創業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厚植創新沃土,讓青年人才潛心鉆研。創新需要長期沉淀與專注投入,青年人才成長離不開滋養創新的“沃土”。厚植創新沃土,首先要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摒棄“重成果、輕過程”“重短期、輕長遠”的功利化導向,讓青年人才能夠沉下心來攻克“卡脖子”技術、探索原創性成果,不為短期效益所擾、不為浮躁風氣所動。要完善創新資源供給機制,推動科研設備、數據資源、學術平臺向青年人才開放共享,降低創新門檻與成本;健全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導師制”“傳幫帶”等方式,為青年人才搭建成長階梯,幫助他們把握科研方向、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青年人才的創新成果提供堅實保障,讓他們的付出有回報、創新有底氣。創新沃土更肥沃、成長環境更友好,才能讓青年人才心無旁騖搞科研、聚精會神謀創新,在長期探索中孕育出更多高質量成果。
破除機制壁壘,讓青年人才輕裝上陣。當前,部分領域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仍是制約青年人才發展的“絆腳石”與“攔路虎”。破除機制壁壘,核心在“放權賦能”,打破束縛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讓青年人才從繁瑣的行政束縛、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中解放出來。要打破體制內外人才流動的“玻璃門”“旋轉門”,推行靈活的用人機制,不唯身份、學歷、資歷,憑能力、實績、貢獻論英雄,讓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要為青年人才減負,清理不必要的報表填報、會議培訓、考核檢查,推行科研經費包干制、項目管理放權制,賦予更大自主決策權;同時,關注青年人才的“后顧之憂”,通過建設人才公寓、優化子女教育服務、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等舉措,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讓青年人才能夠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機制更靈活、環境更寬松,才能讓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充分涌流,在干事創業中實現自身價值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慕容榕)
- 2025-09-01爭當鄉村振興“實干先鋒”
- 2025-09-01“三個關鍵” 護航年輕干部成長成才
- 2025-09-01抓好人才“引育留”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 2025-09-01厚植高質量發展人才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