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軍士都口渴難忍,于是他傳令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果實很多,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一聽,嘴里都生出了口水。乘這個機會,才得以趕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安徽有梅山,山上曾有“止渴亭”,山下不遠處有“曹操行師至此望梅止渴”壁刻。沈括在《夢溪筆談·譏謔》中說“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王安石的弟弟王安上亦有詩云“將軍馬上設良謀,遙望青山指梅樹。日往月來時已久,萬古千年名不朽”,但這則故事并不見于任何正史,可能只是根據曹操狡黠譎詐的性格為其特別“定制”的。
“望梅止渴”中包含著一種應急的“智慧”,其背后的科學根據是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條件反射是有前提的,即必須有過往的經驗:吃過梅子的人,一提又酸又甜的梅子才會流口水;喜歡吃肉的人,看見別人大口吃肉才會咽唾沫。條件反射是有“條件”的,也是暫時的。如果真正渴了,靠流口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真正饞了,靠咽唾沫也不會有什么效果。
后世即以“望梅止渴”為典,比喻以空想或妄念來安慰別人或自己。《水滸傳》第五十一回,雷橫去聽白秀英說唱,白秀英端著盤子向雷橫討賞錢時,雷橫一摸口袋并無一文,就說“我賞你三五兩銀子也不打緊,卻恨今日忘記帶來”,白秀英便說:“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志向,但愿望再美好,志向再遠大,也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既要遵循社會發展趨勢,也要尊重自身素質條件。做好今天,才會有美好的明天;做好自己,才不會被別人忽悠。人有時也需要安慰,如果一味玩弄話術,安慰就變成了故意麻痹;人有時也需要鼓勵,如果一味空頭許愿,鼓勵就變成了成心欺騙。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小葉柴胡
分布:蘭州、天水、定西、甘南、臨夏、平涼、武威、張掖
簡介:小葉柴胡,多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根藥用,具有抗炎、解熱、抗氧化、保肝、免疫調節、抗癌等作用。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9-19不為已甚 |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
- 2025-09-19《腐敗與歷史譯叢》
- 2025-09-17七年辨材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2025-09-15畫虎類狗 | 學習不是一味照抄,盲目照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