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正風反腐。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信息化項目建設和運維投入逐年加大。與傳統工程項目相比,信息化項目具有技術復雜度高、專業壁壘強、資金密集度大、流程透明度低等特點,住建行業信息化工作還兼具政策性驅動強、公共服務屬性強、業務鏈條長、容錯空間小、需求變化頻繁、進度難以量化、成果不易評估等特點,為信息化項目全流程監管帶來了挑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紀委將監督防控信息化項目廉潔風險作為監督執紀工作重點,探索研發信息化項目管理平臺,將監督關口前移,推動信息化項目全量數據線上管理,聚焦項目全周期管理風險點強化數據穿透與智能分析,動態監測、實時預警,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數智化監督網。
聚焦權力運行,以線上流轉推動項目規范管理。將信息化項目工作流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將管理機制固化到項目管理平臺之中,以數字化促進項目管理規范化。一是造價管理數字化。在加強成本監審上,項目管理平臺引入造價管理模塊,通過平臺上傳預算標準、造價報告,實現前置性預算合理評估。二是項目審批數字化。要求項目關鍵環節須經業務部門、項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三方聯合審批,將項目立項、大額采購等“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會議紀要納入平臺留痕管理,遇缺失環節自動預警,確保需求合理性和程序合規性。三是招標代理數字化。在項目管理平臺設立招標代理機構庫,要求信息化項目招標采購前,業務部門在項目管理平臺采取線上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3至5家候選招標代理機構,結合項目情況綜合研判確定招標代理機構。四是合同簽訂數字化。信息化項目運維過程中,用戶單位與運維服務商長期合作,容易產生利益輸送風險。近年來,住建部信息中心每年簽訂信息化合同200余份,合同內容審核工作量大、時間成本高且存在風險點,經認真調研分析,在對運維類項目制定規范制式合同的基礎上,通過項目管理平臺實行網簽,全程留痕,堵住人為調整合同內容的風險漏洞。五是進度評估數字化。信息化項目的進度評估相比工程項目更為主觀,不易界定。如,有些項目稱已完成某模塊開發并通過內部測試,但實際可能僅完成了界面設計;有些項目將簡單的功能模塊描述得較為復雜,為進度滯后和成本超支找借口。為防范以上問題發生,項目管理平臺建立項目進度填報、延期審批和變更登記等過程管理功能,實現與項目約定的建設周期、成果交付數據聯動,實現實時監管。
聚焦關鍵環節,以預警規則強化事前事中監督。圍繞信息化項目管理全過程,對存在廉潔風險的關鍵環節嵌入預警規則,動態監測、實時預警,強化事前事中監督。一是項目成本預警監測。在項目錄入環節添加“新增”“延續”項目標簽,如果是延續項目,則自動抽取項目庫合同數據,比對原合同預算,智能分析其預算金額及增長情況,對虛增預算行為進行預警。二是采購方式預警監測。項目管理平臺通過項目庫對乙方清單式管理,對多次出現同一乙方項目自動標注預警,進而識別有無存在拆分項目、降低單個項目金額的情況。三是招標代理預警監測。信息化項目甲方具有直接指定招投標代理機構的決定權,且評標專業性強、自由裁量空間較大,招標代理機構的選擇成為信息化項目的重要風險點。項目管理平臺設置相關預警規則,對頻繁或長期選用特定招標代理機構行為進行實時分析、及時預警。四是合同變更預警監測。信息化項目需求變更較為普遍,可能成為虛構成本和規避責任的工具。項目管理平臺對驗收前臨時增加預算10%以上、無書面變更依據、頻繁補充協議等異常行為自動監控和預警提醒,有效堵塞漏洞。五是進度質量預警監測。將項目約定的建設周期、成果交付物進行數據聯動分析,實時監控項目進度與質量指標,發現進度滯后或質量不達標時,觸發預警流程。六是拖欠工程款風險管控監督。加強對違規違約支付行為的核查監督,系統運用智能分析技術,校驗合同約定的支付條件、支付比例與系統填報的驗收報告、進度節點、付款申請信息,自動識別“提前支付”“重復付款”“虛假驗收”異常行為并進行預警,阻斷違規違約操作。
聚焦風險點,以穿透分析強化多維度監督。項目管理平臺建立項目庫、預警風險庫、供應商庫、專家庫,通過設置監督模型、開展數據比對,提高對資金流、人員流、項目流監督的穿透力。一是強化對資金流的監督。緊盯資金流向,通過對比合同約定用途與實際支付描述分析資金用途偏差;通過流程自動化抓取資金支付記錄,并與合同條款自動比對,生成資金流向圖譜,標注異常交易點,對資金用途有偏差、頻繁小額分散支付行為自動預警。二是強化對人員流的監督。基于項目、采購人及供應商關聯數據,對頻繁互為甲乙方關系的情形進行高風險標記,觸發風險預警和人工復核;設置合作頻率、金額等閾值,對異常行為觸發風險預警和人工復核,確保采購活動的合規性。通過關聯企業的工商注冊信息、行政處罰記錄、涉訴案件、稅務異常等數據,設置信用評分模型,動態評估企業風險等級,若企業出現重大違約記錄或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平臺自動觸發預警。基于企業關聯方、歷史投標、評分評價等基礎數據,建立“特定關系人”算法模型,識別標定特定供應商高頻中標等異常風險點。三是強化對項目流的監督。基于歷史數據,設置項目進度滯后、驗收不達標、預算超支、供應商資質存疑等問題識別模塊,自動生成項目管理存在問題、廉政風險點等整改清單,明確責任人及整改時限,實時顯示整改進度,整改完成后在系統自動發起驗收申請,確保形成整改閉環。
(吳文君 作者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2025-09-23強化政治監督,推動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一體化 一條心 一起干 同譜區域發展“協奏曲”
- 2025-09-23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 2025-09-23廣安觀潮 | 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
- 2025-09-23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 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科技強國根基不斷夯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