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提起讀書的意象,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以下幾種情形:夜雨瀟瀟的秋夜,一個人獨坐孤燈之下,心無旁騖地閱讀,陪伴他的只有“滴答”的雨聲;荒山深處的一個茅屋里,有人獨自在油燈下讀書,與他相伴的只有空中的月華;傍晚時分,湖邊的游人早已散去,有一個人孤獨地坐在湖畔,手里拿著一本書,思想隨著書中的文字穿越古今……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讀書的意象的話,就只能是“寂寞”二字了。是的,讀書從來就是一件寂寞的事,讀書的人都是孤獨的。
大凡喜歡讀書的人,性格都是安靜的。那些喜歡熱鬧、熱衷于交游的人,是沒有心情坐下來讀書的。讀書的寂寞,是一種內心深處的寂寞,想要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就要守得住這種寂寞,像董仲舒那樣“三年目不窺園”,只有拿出這種精神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長夜漫漫,寂寞如斯。讀書人守著一盞孤燈,表面上雖然孤獨,但思想早已縱橫千萬里、神游八荒。因此,讀書人的孤獨寂寞只是表面上的,在內心深處,他們并不寂寞。
讀書人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熱鬧,走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寂靜中,開始在內心深處進行精神的壯游。他不會在乎物質條件的艱苦,孤獨寂寞也不會使他絕望,只要有書可讀,便是幸福的生活。楊絳在《干校六記》中記述道,有一回,楊絳指著菜園里玉米秸搭蓋的窩棚問錢鐘書:“給咱們這樣一個窩棚住行嗎?”錢鐘書認真想了一下說:“沒有書。”楊絳感慨道:“真的,什么物質享受,全都舍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對于讀書人來說,有書的地方就是天堂,哪里還能受孤獨寂寞的困擾呢?
許多人說自己讀書堅持不了幾天便讀不下去了,我覺得,原因就是這樣的人不能忍受寂寞。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是注定不能成為真正的讀書人的。有的所謂“學者”,刻意讓自己成為學術明星,今天到學校演講,明天到電視臺直播室做訪談節目,后天又受邀成為某節目的嘉賓,大后天又出現在電視臺選秀節目的評委席上……這樣喜歡熱鬧、把虛名看得如此之重的人,哪里還會潛下心來讀書呢?這樣的人雖然是“學者”,但也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
錢鐘書說:“讀書人如叫驢推磨,若累了,抬起頭來嘶叫兩三聲,然后又老老實實低下頭去,亦復踏陳跡也。”是的,讀書人雖然感覺到了孤獨寂寞,他也不會到歌廳去唱歌、也不會到舞廳去跳舞、也不會到賭場去打麻將……只會稍微休息一下,埋下頭繼續閱讀。
讀書從來就是寂寞的事,它與喧囂熱鬧格格不入,與虛名浮利無緣,誠如錢鐘書所說:“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 2022-10-08美器
- 2022-10-08今日寒露丨人間醉美是秋天
- 2022-09-23今日秋分丨恰是人間好時節
- 2022-09-20書房的情懷





